本文转自:贵阳晚报
扎佐林场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逐步恢复
首次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毛冠鹿
此次拍摄到的毛冠鹿 张雷 摄
本报讯 近日,记者从贵州省国有扎佐林场获悉,自今年7月启动野生动物调查项目以来,该林场通过公里网格在野外布设30台红外相机,对野生动物活动情况开展实时监测。截至9月9日,已在修文片区监测到毛冠鹿、豹猫、果子狸、红腹锦鸡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其中毛冠鹿为林场首次发现。
据介绍,毛冠鹿栖息于高山或丘陵地带的常绿阔叶林、针阔混交林、灌丛、采伐迹地及河谷灌丛等,它经常活动于海拔1000—4000米之间的山上,被毛粗糙,一般为暗褐色或青灰色,体重约30公斤左右,耳较圆阔,额部有一簇马蹄形的黑色长毛,故称毛冠鹿。雄性有角,且角冠不分叉,上犬齿大而侧扁,向下微曲,后缘锐利;雌性无角尾短,上犬齿小。此次拍摄到的毛冠鹿,经反复比对分析,初步认定为一头成年雄性毛冠鹿。
“贵州省国有扎佐林场2025年野生动物调查项目,是2024年向省林业局申报的,今年7月正式开展。我们通过公里网格布设红外相机,全面监测辖区内野生动物。” 省国有扎佐林场工程师张雷介绍,除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外,监测还记录到野猪、豪猪、猪獾、紫啸鸫等数十种野生动物。此次调查不仅填补了扎佐林场在野生动物监测领域的空白,还为后续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野生动物监测工作难度较大。项目实施以来,扎佐林场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护林员需经常攀山涉水,寻找林相优良、野生动物活动痕迹显著的区域,在兽径周边布设监测设备,并时常上山维护设备。
“林区山高路远、荆棘丛生,部分路段陡峭险峻,还常有毒蛇、毒虫出没,工作人员随时面临被咬伤的风险。” 张雷坦言,前往偏远区域作业时,单程跋涉往往超过20公里,中午无法返回时,大家就在山上吃干粮充饥,用“辛苦指数”换来野生动物活动的“清晰数据”。
据悉,省国有扎佐林场林区面积16.18万亩,其中修文片区6.5万亩。近年来,该林场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,安排林业行政执法人员、护林员40余人对林区开展日常巡护,严厉打击违法盗猎行为;同时大力调整树种结构,将纯林转化为乔灌草复合生态系统,加之修文县退耕还林工程、天保林工程日益见效,让野生动物有了良好的栖息空间,种类及数量正逐步恢复。
“我们下一步将以林长制为抓手,加强宣传教育和联合执法,组织护林员加强巡查巡护,再争取与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,进一步做好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。”省国有扎佐林场党委委员、副场长龙海平说。
(姜继恒 李宇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顾林晗)
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